上一篇我们通过外观介绍R6的基础性能,所给出的答卷还是令人满意的。但是这只是通过了第一关考验而已,今天的第二轮考验才是评测的重点。
uploadimage
今年1月初朋友去宝岛台湾游玩时逛了一次Brooks专柜,无意间的一张照片让我夫人看到了,于是家里的鞋柜就多了两双跑鞋了。不用说相信大家都知道是R6了(第一排左起第五),官方定位是次顶级指导系,专柜给出的分类是轻量支撑,这点与我个人对这个系列的看法不谋而合。其实Brooks所谓的指导系是介乎缓冲(避震)型与稳定(支撑)型之间的一个系列,事实上的使用感受更加接近轻量稳定型。

1. 收到当天小跑4k,由于是日早上参加了一场高强度比赛,身体仍在疲惫当中,所以没有太多精力放在鞋子上,第一次使用R6给我感觉是中规中矩,各项都没有明显短板。

2. 第二次使用是一月十四号的东莞铁三旗峰夜跑上,当天其实是想着慢跑一圈出出汗排出感冒病毒的,但是跑完两公里之后感觉无论是身体状态还是鞋子表现都比我想象中的给力,于是产生了冲击自己旗峰单圈35分钟的PB的(旗峰单圈8.7k,累计爬升439,累计下降417)。虽然最终还是由于身体因素没有挑战成功,但是R6在这一次使用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兼具慢跑鞋的舒适脚感与训练鞋的真实反馈,抓地力上佳,得益于出色的中底设计,无论是前掌落地还是后跟落地之后的过度,都非常流畅。我对R6的定位也落在日常轻松跑与中距离的马拉松配速跑这两项上。

3. 1月17号,第一次搭配高原面罩使用,面罩阀门选择3000米海拔。道路上还留有未干透的细雨痕迹,部分路面甚至还有积水,全程13k,前面陪跑11k配速630,最后的2k上演了一场速度训练,由于前一天刚跑过一个10k测试跑,跑完后又在3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了205个深蹲,带着强烈的乳酸反应速度只能提到400。在弯道众多的湿滑路面,R6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全程没有任何打滑,大底的配方真心不错。

4. 1月18号,旗峰聚跑一圈,边跑边拍照,用时约42分钟,紧接着又是速攀大赛,上坡感觉还行,下坡时为了避开行人脚踝轻微扭了一下,稳定性能上还是不如专业的越野跑鞋,当然自己长时间没有跑越野对于下坡的技巧也有些生疏。

5. 1月20号,原计划旗峰爬坡训练,但由于天气原因只跑了一组,上坡用时4:33(配速640),下坡用时2:13(配速314),坡长685米,海拔爬升约100米。下坡的高速过弯对鞋子的稳定性以及抓地力是个不小的挑战,这一次R6过关了,但是下一次跑坡我可能会使用Cascadia,毕竟是专业的越野跑鞋。

6. 1月25日,这是第二次搭配高原面罩使用,阀门依旧是选择了3000米海拔,旗峰13k,配速440,在3000米海拔的情况下旗峰第一次进入40分钟,强度接近全马强度,鞋子与人的磨合已经基本完成,这个强度下R6的使用体验是最好的。

7. 1月26日,城院跑道测试跑,本想用355-400配速完成半马,但由于大腿皮肤被磨破了,所以只跑了7k就停下来了,然后做了一组400米冲刺,用时69秒。在这种高强度的训练下,明显感觉鞋子在轻量化方面的不足了。

8. 2月1日,3000米海拔高原训练,地点元美公园,累计爬升592,累计下降598,半马用时134,配速428,全程足部未出现任何不适,全程干爽。包裹性不错,全程未感觉鞋子有不跟脚的情况。鞋底弹性上佳,形变小,反馈快速。可以胜任半马距离的拉练,但是如果可以再轻一些会更好。

9. 2月3日,3000米海拔高原训练,累计爬升452,累计下降442,7.3k用时33分钟。

经过多次的使用,我也摸索出对于R6的合理定位了,对我而言,它是比较可靠的日常慢跑搭档,10-15k,配速410-440,一般的绿道、公路使用。而它更适合那些,体重不大,有轻微低足弓或者轻微内翻的泡友,当然正常足也可以使用,只要你不觉得脚底内测的DRB支撑让你觉得不舒服的话,DNA中底的出色表现不会让你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