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开始,我的跑鞋采购清单里面出现的品牌越来越少了,慢慢的我发现,最近一年来我的跑鞋都是清一色的NBA了,这里的NBA指的是NIKE、BROOKS以及ADIDAS。至于NB以及ASICS这样的传统大牌已经无心继续关注了,SAUCONY有些鞋款比较感兴趣,但目前没有购买的打算。
第一次接触Brooks是从Pure Connect开始,轻量、透气、弹性出众,虽然定义与Nike家的Free系列接近,但是有着Free不可企及的中底表现,从此Brooks便成了一个我关注度比较高的品牌。此后又买了两双Cascadia越野跑鞋,同样没让我失望,今天的主角Ravenna 6是我这两年来买的第一双慢跑鞋,也是我跑步生涯里的第二双慢跑鞋,上一次买的慢跑鞋还是我刚开始跑步的时候买的New Balance的MR1225。目前已经使用97K,可以做一次阶段性的评测了。
uploadimage
图一
这双鞋拿到手之后的第一印象是“骚气”,即使是我也感觉有些无法驾驭,但是因为要跟夫人搭配情侣鞋我也只能豁出去了。话说穿上R6之后关注度暴涨,跑步偶遇熟人都会被问:“什么时候买了新鞋子。”话说我经常换新鞋子,怎么你们以前都不关注呢?
uploadimage
图二
我习惯鞋子拿过来之后先折一下,鞋子产生折角的位置很重要,像R6就做的很好,弯曲位置在前脚掌,这样既保证了鞋子的灵活性也没有牺牲对足底筋膜的保护功能。我们看一个反面教材:
uploadimage
图三
中掌位置缺乏支撑性,对足底筋膜无法形成保护作用。当然我并不是在黑Nike,只是由于定位的不同,不是所有鞋子都会把保护性作为第一诉求的。如果你是个初跑者或者足底跟脚踝都不够强壮,我不建议穿这类鞋子。
uploadimage
图四
鞋面是比较常见的三文治网布加TPU涂层,在无缝技术盛行的今天,这样的做法是比较常见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Adidas的sprintweb,一种在追求轻量化的同时尽量不牺牲鞋面支撑的做法,但是我对此不是很认可,我个人还是喜欢传统的网布加PU革或者皮革的鞋面(或许只是一种情怀)。logo下方暗藏了两条支撑条,这点有些类似Nike的dynamic flywire,拉紧鞋带的同时给侧面更多的支撑,实际穿着中可以感觉到不错的鞋面支撑。对于R6的鞋面,我会给9分(十分制)。
uploadimage
图五
鞋口以及鞋舌都很厚实,对脚踝的支撑效果不错,但在夏天可能会对透气性造成一定影响,目前由于天气原因,倒是没有感觉到任何闷热。鞋子到手之后有过八次使用记录,天气皆在20度以下,所以对透气性的要求不高,不可作为评判标准。
uploadimage
图六
鞋底内侧的DRB稳定装置,可以帮助加强步态的稳定,但是这里我无法做出评价,首先我的个人步态是无需使用稳定型跑鞋的,再者是我能拿出来做对比的稳定型跑鞋只有好几年前买的NB的MR1225,1225的鞋底的支撑感是明显比R6好出一块的,但是在定位上已经不是一个量级的了,1225是顶级稳定型跑鞋,R6是轻量级稳定型跑鞋。但是在日常穿着中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内测的硬度要不外侧高出一截,如果你体重轻,内翻的情况也不是很严重或者有一些低足弓,R6是你不错的选择。(补充说明:官方对R6的定位是次顶级指导系,指导系是Brooks家独有的一个分类,实质上就是介乎缓冲型跑鞋与稳定型跑鞋中间的一个系列,为了泡友们更好的理解,我暂且将R6定义为轻量支撑款。)
uploadimage
图七
大底花纹有明显的“米”字形纹路,这样的设计在可以在不同的方向都可以获得不错的抓地力,加上前掌处使用的橡胶配方比后跟要柔软,落地产生细小形变以获得更大的抓地面积从而进一步获得抓地力,在我的使用过程中,有过两次跑坡训练,一次400跑道强度训练,在转向中都表现出不错的稳定性,也有过在雨后湿滑地面上进行长距离训练的经历,抓地力基本找不出毛病。图七拍自97k使用后,磨损比想象中的乐观,后跟就不必多说了,毕竟后跟的橡胶材料本来就是以耐磨为第一诉求的,另外惊讶的是前掌的表现,拿到手的时候我用手指甲捏了下,便对它的耐用性产生怀疑了,但事实证明我多虑了。

97公里(不包括走路)使用下来,R6作为一双慢跑鞋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保持了Brooks一贯的水准。可惜的是目前国内没有正规的购买途径,有兴趣的泡友可以通过代购来体验这双轻便但不简单的慢跑。
下一篇,我们将通过我的九次使用记录来进一步认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