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很有兴趣的想跟泡友们科普一下伪科学,抛开背景、市场需求不说,只简单的说说伪科学的组成。

一般诸如朋友圈里狂转发的伪科学大部分都会有三方面组成:某科学研究的一部分结果,一个看上去很合理的事实,一个看上去很合理的结论。泡泡君现学现卖编一个:科学实验表明,高原环境对于人体的刺激有利于提升有氧能力,所以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东非选手在长跑项目上一直领先着全人类,如果你不进行高原训练,那么你肯定成不了一个伟大跑者。

是的,之前是有过相关的实验,但结果并不是所有的运动员经过高原训练之后都得到了提升,东非选手在长跑项目上的统治不完全是因为高原环境造就的,最后的结论一气呵成。嗯,看来泡泡君有这方面的天赋,可以去朋友圈散布伪科学了。

说完伪科学,进入我们的主题——高原训练。
我们一般所说的高原指的是海拔高度在1000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的地区。因为其海拔高,气压低,养含量少,利用其进行训练,可提高人体的耐力素质,在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之后,高原训练日益受到关注。
高原训练旨在通过低氧或者其他跟海拔相关的因素给运动员带来一些生理上甚至是心理上的刺激,从而达到更高的体能水平,而这是在低海拔环境无法获得的训练效果。

高海拔真的是最佳训练场地吗?
如果真的是因为高海拔造就了东非马拉松军团的统治力,那么来自美国洛基山脉的跑者为什么没能在国际大赛上与其分庭抗礼呢?
是的,场地并非最主要因素。而决定高原训练的成败的关键在于训练的内容与强度。

由于选手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到达了另一个更加艰苦的环境,在训练的强度上势必造成影响,如果此时训练的强度过低,刺激小,便难以收到成效;强度过大,刺激深,对适应以及恢复不利。
在过去的研究中发现,大部分的选手在进行高原训练后Vo2max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当仍有部分运动员不升反降。

由于人体的“服习”反应,在一定的高原训练后会产生两种适应:一种是生理上的,一种是竞技水平上的。在回到原有的环境之后生理上的改变会在一段时间后消失,但是竞技上的改变却不会。这是一个比较振奋人心的研究结果。
uploadimage
作为非职业选手的我们,很难有这样的条件在高海拔低氧的环境中进行系统的训练,但是如果真的有兴趣体验的泡友,可以尝试高原训练面罩这玩意的,帮主大人也在使用哦。
等待帮主的吃螃蟹报告。